
汇聚奇思妙想 激发创新智慧 开拓思维财富 研究姓氏起源 剖析优秀祖先 启迪吾辈奋斗
储朝晖研究员:大学精神论倡导者
2011-04-04 10:05
储朝晖,男,1964年生于安徽岳西,教育学博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理事长,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秘书长,《教育史研究》副主编,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1981年毕业于岳西中学、就读于徽州师专时开始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产生兴趣,随后利用暑假专门攻读陶行知著作,组建学生教育科学研究协会并任主席,组织同学赴工厂办工人文化补习班,进行教育调查。1985年毕业于该校物理系由安徽省教育厅发专文分配到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专职从事研究工作。1985-1987年任中央教科所所订《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农村教育改革》课题报告撰稿人,兼任安徽省行知中学教改实验员和高中物理教师,赴19县市进行教育与社会田野调查,是依据陶行知教育思想倡导农科教结合观点的最早提出者之一。1988-1992年任《陶行知全集》(川教版)1-10卷专职编辑,曾赴十余省搜集资料、进行教育与社会调查。1998年考取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并赴青海、甘肃等地进行教育调研,2001年获硕士学位并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郭齐家先生的博士研究生,2004年6月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史专业毕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先后在科研管理处、特殊教育研究部、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工作。曾先后借调到教育部人事司、办公厅、发展规划司从事调查与专题研究工作,2008年到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曾任中学高级教师、歙县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副会长、歙县政协第九、十届委员、《陶行知全集》11-12卷编委、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入北师大后:任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术交流委员会理事,组建北京师大研究生陶行知研究会,被选为会长;任北师大研究生会学术部长,博士论坛主持人;2003年获北师大第12届“京师杯”论文大赛一等奖、北京市第二届“挑战杯”竞赛特等奖、北师大优秀研究生称号,获2004年度北师大优秀博士毕业生,2004、2005、2007、2008年连续获得中央教科所决策咨询奖;所著《中国教育再造》、《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与省思》连续获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5、2006年度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已到过26个省市进行教育与社会田野调查,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有的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资料中心收录。先后接受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搜狐等多家媒体专访。
出版专著:1、《中国教育再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2、《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与省思》(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3、《教育改革行知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中国幼儿教育忧思与行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生活教育与心灵教育》(香港教育学院2009年)
主要研究领域:教育管理、教育史、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大学精神。
研究特色:在内容上已经形成三个比较深入的研究方向:一是关于中国大学精神的研究,依据对中国大学发展问题的判断,立意为中国大学“立心”,集中研究中国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历史演进,用语义分析、理论辨析,历史研究、个案研究和文化研究等多种方法把大学精神界定为大学发展的价值取向及其在大学设置与运行中的体现,理出一个连贯古今中外的大学精神架构。完成中国近代大学精神的发展与大学文化的建设研究(全国“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二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从80年代初以来以复兴、激活中国教育为目标,以教育管理为主线,以全国20余省的实地调查为基础,先后涉足农村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义务教育,提出中西兼容地再造中国教育的再造论。
三是陶行知研究,已发表研究文章30余篇,覆盖了陶行知研究的各领域,主张运用多维视野,立足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全方位体悟陶行知。
在方法上,在20余年的研究过程中已经形成文理渗透,在大量田野调查和亲身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体悟进行研究的独特研究方法,运用集成人学的视野分析教育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