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奇思妙想 激发创新智慧 开拓思维财富 研究姓氏起源 剖析优秀祖先 启迪吾辈奋斗


四川邻水近6万群众依靠“农家书屋”致富

2011-05-07 09:30

“现在每天来这里看书的人少时有十多个,多时有三四十个,许多村民还办起了借书证,把书借回家看,如今每天到‘书屋’看书已成为村民生活的新时尚。”5月6日,四川广安市邻水县观音桥镇快乐村“农家书屋”管理员贾建华说。自从有了农家书屋,村民们就多了一个好去处,一些富有“农”味的图书帮助他们增加实用技术、法律知识。由此书屋也就成为农民朋友学文化、长技能、强本领的“文化粮仓”。

  近年来,为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邻水县从三个方面抓好“农家书屋”建设。该县、乡(镇)、村三级均成立了“农家书屋”建设领导小组,县级分管领导亲自部署,并深入基层指导建设工作,文体部门牵头抓总,认真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的意见》,各乡镇把“农家书屋”工程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之一,落实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四纳入”工作,即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民生工程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考核范围;科学规划,及时召开全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会,制定建设方案,进行具体安排,确保“起点高、进度快、形式多、成效好”的建设效果;部门联动,发改、财政、新闻出版、农办等部门,加强协调,通力合作,推进“农家书屋”建设。

  据该县文体局负责人介绍,全县已建成“农家书屋”286个,配送图书40万册,电子音像制品50000盘、报刊4300多份。2011年预计新建234个,实现全县行政村(社区)全覆盖目标。全县“农家书屋”建设均实行统一模式,标准化建设: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均由新闻出版部门招标、配送,渠道规范化;定管理人员、定开放时间、定工作规程,管理制度化;统一制作上墙标牌,统一对图书、音像制品编目、分类上架和登记造册,免费借阅科学化。同时,创新图书资源共享模式、图书更新模式和乡村读书活动模式,逐步建立起了为农民“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

  邻水县冷家乡挖断山村村民邱忠文,从县物资公司下岗回家后,由于不会种庄稼,家里很穷。2009年10月,他从村“农家书屋”里学到了技术,租种50亩花椒,年收入近10万元。而邱忠文只是受益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农家书屋”累计接待读者40万人次,其中5.6万农民依靠“农家书屋”提供的致富书籍(技术)走上了致富路。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