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奇思妙想 激发创新智慧 开拓思维财富 研究姓氏起源 剖析优秀祖先 启迪吾辈奋斗


成都工程师发明“一张纸就能抗震”住房

2009-08-18 06:28

    在新建房屋的地基上覆盖一层油毡或报纸,利用地基与建筑主体间的人工断裂面抗震的一种新型抗震住房,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利用独创的离合器理论解释5·12汶川地震最牛教学楼屹立不倒的原因,并据此发明有人工断裂面的抗震住房的成都市气象局工程师李安国称,新技术可用于地震多发带的低层砖混结构住房。

   李安国说,地震能量主要以振动形式的机械能作用于房体,现有的住房从基础到屋面自成一体,约为住宅高度十分之一的埋基脚与固定在地面上的房体连接,就好 像汽车的离合器处于联动状态。在遇到地震时,地基受到地震能量会立即直接并毫无衰减地传递到与其固定连接的住房上,令房屋剧烈摇动甚至倒塌毁坏。而有人工断裂面的抗震住房则是在新建住房的设计施工中,把楼房设计为一个类似集装箱的无基脚整体。在房屋地下、地上两部分之间铺垫彩条塑料布等进行 工断裂,达到抗震的目的。房屋地下部分就相当于离合器的主动盘,地上部分则是被动盘。在遇到地震时,因离合器仅处于部分联动状态,地基受到的 地震能量就会在人工断裂处衰减,使住房具有抗震功能。

  那么将房屋主体与地基人为隔断后,房屋是否会因地基不稳,不待地震来袭便成了楼倒倒?对此李安国解释说,原则上房屋重心仍在支持面上就不会倾倒,城乡多见的三四层、二三单元的低矮砖混结构住房重心均较低。实际上是把这种楼房 看成一个整体结构的集装箱,虽无基脚但结构稳定,地震来袭时可随震波滑动,从而避免主体结构直接受损。(盛利)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