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聚奇思妙想 激发创新智慧 开拓思维财富 研究姓氏起源 剖析优秀祖先 启迪吾辈奋斗
永不停步的工人发明家 包起帆
2009-09-23 02:24
从电子标签集装箱到中美首条电子标签航线的成立,从自动无人化堆场到电子眼码头围墙,从罗泾码头二期到打造物流空间,包起帆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称为“抓斗大王”开始,自主创新的道路就没有停止过。
创新精神震惊国际
众所周知,世界上自打有了集装箱以来,都是先把货卸完了再装船,这是 全世界码头的老规矩。可是包起帆却在项目里提出要边卸边装。然而,要真正实现边卸边装有三难:一是装货和卸货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工艺流程,如要合二为一,那 么操作就一定要精确;二是装货和卸货的数量不一样,作业不同步;三是这些操作需经海关、商检、理货等相关部门的认可,协调很难。包起帆和项目组经过反复研 究,终于建立了一套“集装箱同倍位装卸系统”,在计算机智能化管理下,桥吊在卸下一个集装箱后马上又在原地装上另一个集装箱,此项创新使工作效率翻了一 番。
包起帆在巴黎国际发明展上获得的第二个金奖“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和 第三个金奖“用于集装箱的电子标签和电子封条的连接方法”,就同样是瞄准了国际的最前沿,瞄准了在世界集装箱的游戏规则里中国人没有话语权的空白。在上海 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和科技部“863项目”的支持下,包起帆的这两个创新成果,一举实现了集装箱运输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信息传递。巴黎发明展览会评委主席 赞叹道:“这将是一场改变人们运输方式的革命!”
胸襟有多宽队伍就有多强
包起帆是上海最早获得国家级专家津贴的技术人员之一,在拿津贴的第一 个月开始,他就把津贴全部送给企业困难的职工。从1981年革新成果开始,他就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不管国家级的、省部级的,还是局级的,奖金的绝大部分 要分给团队同志,属于他个人的奖金要全部送给企业伤残、困难职工。这条自立的规矩,他已整整坚持了26年。2004年他又获得了全国职工技术创新一等 奖,20万元奖金,18万元分给了同事们,2万元送给了两名瘫痪在家的老职工,自己一分钱也没拿。
包起帆是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4次荣获全国劳动 模范称号,2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大杰出职工、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多年来,包起帆21次获得日内瓦、巴黎、匹 兹堡、布鲁塞尔、北京等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3次获得国家发明奖,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7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至今申请或已授权的国家专利达到 51项。面对荣誉,包起帆表示,这些仅仅是下一次创新的基础。“眼光有多远,事业就有多大。胸襟有多宽,队伍就有多强”,这就是包起帆的成功之道。
包起帆
包起帆(1951-),在港口生产第一线作出重要创新的工人专家。浙 江镇海人。毕业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现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相继发明抓斗系列及装卸工艺标准,被誉为“抓斗大王”。主持 集装箱现代智能化管理方面的多项重大科研项目,为我国港口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自动化迈进作出突出贡献。开通国际上第一条带有集装箱电子标签商业运营的集装 箱班轮“中-美”示范线,被誉为“人类运输方式的革命”。(戴丽昕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