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奇思妙想 激发创新智慧 开拓思维财富 研究姓氏起源 剖析优秀祖先 启迪吾辈奋斗


王姓起源

2012-02-01 09:30

姓氏:位列汉族姓氏第2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41%。

本义:(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本义是天子、君主;

祖宗:系出姬姓;

分类:其他

姓氏起源:

1.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后衍化为三支王姓族派。一是周文王弟15子毕公高的后裔,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二是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世人称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姓。三是魏国信陵君无忌,魏被灭后,其子孙被称为"王家",随以王为姓。

2. 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力的后代。舜的后裔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为姓。

3. 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改姓为王。

4. 由北方他姓改王姓而来。如鲜卑族可频氏、乌桓族回纥阿布思族。

5. 出自赐姓或冒姓的王姓。如战国燕王丹的玄孙喜被王莽赐姓王。

郡望:

1. 太原郡:战国秦庄王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徒王允。

2. 京兆郡:三国魏时置郡。此支王氏,出自姬姓毕公高之后。

3. 天水郡:西汉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4. 中山郡:汉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中山王王睿。

5. 陈留郡:西汉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妫姓齐王建之孙安。

6. 河东郡:秦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周灵王太子晋及周平王太孙赤之后。

7. 河南郡:汉置郡。此支王氏,出自鲜卑族可频氏王氏之后。

堂号:

王姓堂号有"三槐""槐阴",其中"三槐堂"比较有名。

 

迁徙分布

王姓早期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周灵王后裔王元避秦乱,迁于琅邪,后徙至临沂。河内王氏,其先为太原人,世居祁县,后徙平州,又迁至河内温县。魏公子无忌之孙卑子悼,悼生贤,西汉时徙居霸陵,遂为京兆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少数民族改王姓入主中原,而琅邪王姓的后裔王导和王敦兄弟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时称“王与(司)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县支在司马懿专权时遭受灭顶之灾。隋灭陈时,原仕于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别迁于关中、河北、河东等地。唐末时,琅邪王姓的后裔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南迁福建,建立闽国,由此,王审知被誉为“开闽第一人”。北宋灭后,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阳〈今河南浚县〉令王言为开基祖)的不少人迁居江浙一带,尤以江苏昆山一支贤才辈出,成为望族。元末战乱和明末张献忠屠川造成人口锐减,形成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运动,同时明太祖朱元璋强令山西人外迁,在洪洞大槐树集结的山西人被分别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甘肃等地。于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区有了更为广泛的分布。另外,开闽王姓漂洋过海,扬帆南洋。著名湘潭王姓源于太原王姓,长沙王源于江南上亢王姓。海宁王氏即清末学者王国维所在的家族。王姓南北分布不平衡,长江以北地区,约占北方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八,为第一大姓,而南方地区,仅占百分之四点五,为第四大姓,在全国汉族中,以内蒙古王姓的比例最高,广东最低。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