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聚奇思妙想 激发创新智慧 开拓思维财富 研究姓氏起源 剖析优秀祖先 启迪吾辈奋斗
知识不可怕 怕的是没"产权"
2009-09-30 02:27近日,正泰诉施耐德专利侵权案在浙江高院开庭仅10分钟后,双方即以庭外和解方式终止了长达三年之久的拉锯战,和解内容包括施耐德向正泰支付1.575 亿元,双方签订一份全球和解协议等。
于情于理,此举不失为一个“双赢”结局,双方为多年的恩怨寻找到了一个制衡点,而平衡的天平已经开始扭转,专利不再是外企的“专利”,只要有建设自主品牌的决心和耐心,民营企业同样可以化专利为“利剑”,实现价值提升。
2008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了我国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首次将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未来几年内将逐步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知识产权,能熟练应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优势企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企业在多年经营发展中养成的习惯并不容易改变。知识产权对很多中国企业而言,仍然比较陌生,唯恐避之不及,更别谈用来维护权益。
随着中国市场的国际化,企业走自主产权之路是必然趋势。笔者认为,在企业走自主品牌之路时,知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产权,因此,除了要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技术优势外,当前更为重要的是熟悉市场规则,形成知识产权意识和观念,不再惧怕“官司缠身”。
一方面,企业要有产权保护意识,养成专利注册习惯。具体而言,要为企业的创新或发明取得法律保障地位,一个名称,一个商标,一项发明,一个创新,都将可 能为企业带来“收益”或“麻烦”;举一个身边案例,几年前,湖北武汉出了一个有名的小吃-“掉渣儿”烧饼,每天的客人都排起长龙,味道的独特让人们愿意等 待。然而,好景不长,老板没有知识产权意识,时隔不久,什么“掉渣渣,土掉渣”到处可见,结果可想而知。
作为中国知名品牌,让我们看 一下华为在如何利用核心技术来适应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截至年 12 月底,华为已经累计申请专利35773 件,其中,无线通信领域国际标准中拥有超 过 700 件基本专利;WCDMA 领域已经申明 259 件基本专利;LTE/SAE 领域更是以 20%左右的专利排名全球第三,如此多的专利将为 企业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企业要有较强的维权观念,不仅要加强自主研发力度,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而且要逐步形成企 业的竞争优势,对侵犯公司知识产权的主体单位给予有力回击。现在国内企业大部分是作为“被告”参与进来,临时抱佛脚,特别是在面临来自外资企业的诉讼中, 胜出的概率非常低,以浙江省为例,在 2008 年审结的件涉外案件中,境外公司作为原告胜诉率高达99.07%。
自主知识产权建设 是大势所趋,2008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授予专利权 411982 件,国内授权件,占总量的 85.5%,国外授权 59576件;发明专利授权国 内所占比例为 49.7%,可见,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与国外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这是一个好的信号。
企业发展需要 机遇,当前,全球经济没有改变下行趋势,而中国正在成为“明日之星”,略为平稳的增长态势为企业发展提供变革的良机,借助危机飓风,中国企业可以加快对国 外人才和技术的吸收,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入,培养产权维护意识,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制度,力争在下一轮经济增长中凸显技术核心优势。
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的道路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相信更多的中国企业在“正泰施耐德”案的鼓舞下,将逐步从中国制造走向先进制造,从被动应诉到主动保护,逐渐适应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并最终依靠知识产权这把“利器”在国际竞争中逐渐成长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