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奇思妙想 激发创新智慧 开拓思维财富 研究姓氏起源 剖析优秀祖先 启迪吾辈奋斗


致富秘笈:看赢家们如何继续前行

2011-02-01 14:49

在红海中如何寻一片蓝海恐怕是很多人在思考的问题。“赢家悟语”栏目自设立以来,已经报道了22位各个领域的成功者,虽然他们涉足多个行业,有些人身为行业翘楚,但终究没有哪一个是“蓝海经济”。而他们又是如何在红海中取胜的呢?

  在报道过的22位“赢家”中,有世界级的艺术家,有上市公司的CEO,也有煎饼摊老板……他们行业不同,赢利模式与手段不同,但却也有相同点。他们都执著、坚韧,能够把精力投入到正在做的事情中。也正因为这种投入,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多年来历练出的致富“秘笈”。

  同是卖萝卜,郭芝振把精力从路边搬到了网上;同在八里台文化广场开店,胡智楠往返南方,最先把注意力从服饰转向了格子店;空巢老人常常感叹无聊,芦静却把淘宝种子店做得有声有色;煎饼馃子是天津市民喜爱的早点,李伟和王丽夫妇却选择把它当做夜宵;做设计师的大有人在,金戈却盯上了配套家具定制的广大市场;B2C风云骤起,刘源却从小处着眼,快递的不过是话梅、坚果类的零食……当你置身红海,或许可以靠一己之力,找到某个角度或方法,在红海中搏一片蓝海。

  在寻找和采访“赢家”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叹,那些“小生意”的利润怎么会如此丰厚。郭芝振靠卖萝卜盖冷库,换汽车;胡智楠那些45厘米见方的小格子,逐渐超过了服装生意的收入;种子生意,芦静的退休生涯成了“致富故事”;李伟、王丽的“南楼煎饼”,每天都可以卖出差不多400套煎饼馃子;小小烧饼,让李明松一家都投身其中,并从中受惠……

  所谓生意无大小,只要投入心力,摸索磨砺出自己的一套“法宝”,自然可以沙里淘金。郭芝振、胡智楠、芦静、李伟、王丽和李明松,这些“小生意人”虽然各有所成,但都不肯“原地踏步”,他们已经在规划2011年的新故事。

  格子店主 要开“个性化”餐厅

  胡智楠做事讲究“个性”,格子店的生意一直不错。最近的计划是打算在年后打通整面墙,扩大格子店的规模。胡智楠现在的店一共有16列4行64个格子,年后计划再增加40多个,总数会超过100个。格子店的生意虽好,胡智楠却想分出一部分精力去实现自己许久以来的梦想。

  胡智楠一直有个梦想,他曾说,他喜欢西餐,喜欢大厨的高帽子,而且,自己的手艺也不错。所以,他想开家西餐厅。现在,胡智楠觉得时机到了。他说,他与朋友的西餐厅正在筹备阶段。

  按照一贯的谨慎原则,胡智楠计划与朋友年后到上海考察。在他看来,上海的东西做得精致,高档西餐厅更多更地道。按照他的计划,要去认真感受,尝试之后,再给自己的餐厅选址定位。

  也许真的是还没有太明确的思路,胡智楠不肯透露太多关于西餐厅的规划,他只说,大概在4月,他还说:“一定是有个性的,这个放心。”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