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奇思妙想 激发创新智慧 开拓思维财富 研究姓氏起源 剖析优秀祖先 启迪吾辈奋斗


追溯汉字根源,有效学习汉字

2011-07-15 11:13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惟一从古一直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文字。一个个方块字,有感情,有色彩,有气味,它折射出整个中华民族深沉的智慧,书写出中华民族的刚正与挺拔,塑造出中华民族的品格与风骨……可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实现“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其中800-1000会写”这一识字教学目标并非容易的事。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字理识字教学,透过让孩子们追溯汉字之根源,感知汉字的组构以及演变规律,形象记忆汉字,有效辨析汉字,系统掌握汉字。
一、图画演示,形象记忆汉字
字理识字教学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规律,即化抽象符号为形象的联想,这样让学生容易理解,容易记忆。例如:一年级下册出现了“象”这个生字。这个“象”字字形比较复杂。如果仅仅让孩子凭借笔画书空记忆既枯燥,而且不容易记牢。教学时,我利用“象”是象形字的特点,运用了图画与文字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形象记忆汉字。我首先将“象”字的演变过程用多媒体像孩子展示。然后将象字的象形字横放,将大象的图片和文字对比,让孩子们看看“象”字像什么?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顿时高涨,有的说那第一笔撇像大象的鼻子。有的说“象”字里的“口”像大象的头,有的说第七笔的弯钩像大象的尾巴……“象”字的形象顿时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活起来了,图文结合,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象”这一象形字的组构,形象记忆汉字,更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
二、 辨析迁移,系统掌握汉字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笑话:从前,有个人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他拿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噗哧一声笑了。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五个字写错了两个,将“枇杷”误写成“琵琶”。
这因为错别字闹的笑话让我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识字教学。如果文中这人知道木字旁和树木有关,斜玉旁与玉石的形、色、音、质等义有关这些字理的知识,那这样的错误难道不会避免吗?其实,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传统识字方法,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到清代的诸多识字教本,都非常注意从构字原理上析解汉字。字理识字教学法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汉字的形与义、音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它能让学生通过了解偏旁和部首的含义,既能辨析形近字,又能举一反三,系统掌握汉字。例如,在教学“情、清、晴、请”这一组形近字时。我就采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这组形近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左形右声,“青”是声旁,“忄、氵、日、讠”是形旁表义。我引导孩子找准声旁“青”,再引导学生明白部首的含义,“氵”表示水;“日”表示太阳;“讠”是用言语请求别人;“忄”表示心态,心情。这样的识字方法使孩子们能更加清楚有效地辨析这组形近字。与此同时,我还伺机拓展,三点水表示水,看到它你想到哪些字?日字旁表示太阳,你还知道哪些日字旁的字吗?……由此拓展开去,孩子们明白其中的规律,更加系统地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识字变得更更轻松,更有乐趣!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前印度总理尼赫鲁对女儿的一番话,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无比自豪。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理应承担起让学生掌握规范字,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教会学生用字理来识字,让学生享受识字的快乐,走进汉字博大的文化。

—————

返回